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与育人实践,9月22日,jnh今年会网站心理学院与艺术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在艺术学院会议室联合开展专题联组学习。会议由心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梅朵主持,两院党政班子成员、党总支委员共同参加。

会上,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霍圣录领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观看抗战胜利阅兵式的深刻感受,分享了三点认识。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宏大历史视野回顾抗战历程,阐明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全体教育工作者需将抗战历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鲜活教材,引导师生坚定历史自信;他强调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等内涵,在今昔对比中更显时代价值,要以此激发师生民族自豪感;他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艺术学院需从艺术创作、专业教学、文化育人三方面融入抗战精神,同时建议两院探索跨学科合作,共同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随后,心理学院副书记盛立恒、艺术学院副书记高敏围绕《人民日报》等社评文章,从使命担当角度剖析学生工作。两位副书记均表示,学生工作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将抗战精神融入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引导中。通过主题班会、科研创新竞赛、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挫折观,成长为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艺术学院副院长林毅分享了文艺晚会《正义必胜》的精彩片段,并围绕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要义,从三方面阐述晚会如何以艺术语言展现抗战历史与精神:首先是情景史诗,通过历史叙事的符号化转译,采用解构-重构策略,将抗战史转化为艺术符号。如舞蹈《殇》《血染的白桦林》通过肢体、道具传递历史记忆,《怒吼吧,黄河》则以不同音乐风格,串联起战争苦难与民族复兴的双重内涵;其次是情感工程,集体记忆的心理学构建,依“创伤-疗愈-升华”模型设计情感,通过音程、演唱处理、舞蹈混搭等手法引导情绪,再以灯光控制实现演员身影与历史影像重叠,强化代际记忆联结;最后是技术考古,民族记忆的数字化永生,以8K超高清技术复原历史音频、呈现动态战役年表,还设弹幕互动墙让青年参与叙事,实现民族记忆的数字化传承与全民共创。林毅强调,艺术学院将以《正义必胜》晚会为范例,围绕“立德树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把专业教学工作与党建工作高度结合,引导师生从晚会的艺术创作、情感传递与技术创新中汲取养分,充分发挥艺术审美的育人价值,让抗战精神通过艺术的载体真正融入师生的精神血脉。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人员聚焦“党建、教学、学生工作中融入抗战精神教育”展开热烈讨论。其中艺术学院“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朱俊河特别提到在近期学院承办的“观安杯”首届网络安全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中,上体学子以独特的方式,将抗战精神融入到精彩的主持展示中,为赛事注入了深刻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一位同学的爷爷是抗战老兵,他以爷爷珍藏的一根抗战皮带为叙事核心,讲述皮带背后战火纷飞的岁月——这根皮带曾陪伴爷爷熬过饥寒、见证过战场厮杀,是抗战历史的“活文物”。他在讲述中巧妙串联抗战胜利阅兵式的震撼场景与《正义必胜》晚会的艺术片段,用“老兵记忆+当代视角”的方式,展现从苦难岁月到强国盛世的历史跨越,引发全场强烈共鸣。
心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梅朵在主持时强调,下一步两院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将抗战精神学习与党建工作深度结合,通过联合主题党日、红色课题研究等形式,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二是将抗战精神融入学科建设与教学实践,心理学院可开发“抗战精神与心理品质培养”特色模块,艺术学院可开设红色艺术创作工作坊,让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三是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借鉴“观安杯”大赛的育人经验,多开展“沉浸式”“体验式”红色活动,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同时,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以优良作风推进各项工作,让抗战精神真正成为推动学院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撰稿/原溶 图片/刘宏睿]
[报送单位/心理学院、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董杨华]